首页|English |

当前位置: 中文网站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王晓杰:制药育人两手抓 两手都够硬——记浙江省杰出教师

作者:郑晴怡 审核:王建波 编辑:郑晴怡 时间:2022年09月15日

今年,我院两位老师获得省级教师荣誉——王晓杰老师获“浙江省杰出教师”称号、赵应征老师获“浙江省最美教师提名奖”。作为“传承药苑精神 担当育人使命”师德师风建设月系列活动之一,本期栏目挖掘他们的闪亮育人事迹,以期激励广大师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践行“三全育人”。

▲左2为王晓杰老师


王晓杰:1972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秉持教育报国、科技报国之理想,潜心生物制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领生物制药教学团队将专业做精,推动生物制药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潜心创新药物研究,获“KGF-2滴眼液”和“aFGF凝胶剂”等临床批文,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抢占研发制高点

2018年的浙江科技成果拍卖会温州医科大学专场上,一项名为“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滴眼液(30%权益)”的科技成果,拍出了600万元的高价,溢价率达50%,一时引发热议。该成果是用于角膜手术及糖尿病溃疡等各类角膜损伤治疗,具有加速角膜上皮损伤愈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瘢痕形成,有效提高角膜透明度的特点,一旦上市将弥补眼科临床应用的空白。而王晓杰正是这款滴眼液的研发主力。

加盟温医大12年,王晓杰在李校堃院士的带领下,重点致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药物开发,并促进其产业转化。据悉,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总人口的10%,有1亿多人,而其中糖尿病溃疡发生率可到达15%-25%。

经过10年的努力,在团队支持下,王晓杰与新药团队成功研制出适用于糖尿病角膜溃疡的药物——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滴眼液,用于糖尿病及各类损伤引起的眼表疾患的治疗。该药物不仅是她人生中获得的第一个一类新药的临床批件,也是温医大获得的第一个新药临床批件。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伤口往往不易愈合,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则是一类具有促进创伤愈合、溃疡愈合、骨骼修复等多种功能的生物学活性细胞生长因子,但是aFGF蛋白在高水分状态下极易聚集失活,因此开发一款便于医疗应用的aFGF凝胶制剂成为她攻克的重要目标。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王晓杰带领新药团队日以继夜,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开发出以高分子材料卡波姆940和人血白蛋白等保护剂组成的高稳定性aFGF水凝胶。该水凝胶在4℃下可以稳定保存24个月,不仅有效加速伤口愈合,也使临床用药更加方便快捷,造福广大糖尿病溃疡患者。

王晓杰说,一个国家的强大,体现在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要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我国自主研制药物的疗效,更好地服务人民。多年来,她依托李校堃院士“生长因子”团队技术平台为朗肽制药、温州药谷等企业解决关键技术30余项,成果转化超亿元。她也由此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模称号等荣誉。

培养懂医精药的制药人

2010年,王晓杰受到时任药学院院长的李校堃教授邀请,加盟温医大并担任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负责人。入职后不久,她就遇到了专业建设的难题。当时国内生物制药专业建设刚刚起步,社会上普遍了解不足,而且在医学院开设工科专业,也使学生和家长对未来就业抱有怀疑,即使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学习一年分流后仍出现专业生源不足。

专业具体是干什么的、未来发展如何,实地去看一看就清楚了。于是,王晓杰联系了自己之前在企业工作时结识的同行,安排学生们分批去企业研学。在王晓杰的引领及生物制药系全体教师的持续努力下,一批绩点高的学子加入了生物制药大家庭。在药学院“传帮带”文化优秀传统的熏陶下,我们就这样一届带一届,“滚雪球式”发展。如今温医大生物制药专业已经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应用型专业出现招生难还是因为课堂宣讲和实践脱节了,我们要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招生难风波激发了王晓杰的教改灵感。

在日常教学中,王晓杰特别重视将科研实践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在她的倡导下,学院增设了《药厂GMP》《药典讲座》《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安全》等相关选修课程,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同时,她还发挥自己曾在企业工作多年的优势,拓宽企业朋友圈,邀请医药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一线管理者、技术员及研究员进校授课,并介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生产和研发。

此外,王晓杰还对学院的相关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规范,组织药学院教师和企业带教工程师共同编写了《生物制药实习指导教程》一书。学生实习阶段可以按图索骥,在企业的研发部、生产部、检验部及物流仓储部学习生物制药发酵、纯化、检验及仓储物流等相关知识,再也不用胡子眉毛一把抓了。

有了明确的指导教程后,学生们更渴望实习机会。2017年,依托学校附近的温州生命健康小镇,王晓杰牵头获批了“生物医药实践育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国基因药谷、温州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珠海亿胜等上市企业均成为学生们的实践基地,学生们有了更多做项目、积累经验的机会。

多年来,在王晓杰的指导下,一批学生获得国家卓越奖学金、毛江森奖学金,国家级及省级创新创业项目。王晓杰的硕士研究生,多人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和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奖项;并在国际皮肤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以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论文;而药学院“以创新药物研发链”为主线的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也被国内96所高校专业点借鉴应用。

把技术成果送到需要的地方

今年9月2日,王晓杰所在的“生长因子”团队牵头发起的“肤生工程”项目喜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这是李校堃院士团队送给万千忍受慢性难愈性创面痛苦的贫困人群的礼物。

那曲被称为西藏最苦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而嘉黎县位于其东南部,自然环境恶劣。当地居民强曲旺姆女士下肢溃烂3年,行走受阻,丧失了劳动力。2020年,强曲那姆来温接受了溃疡创面和静脉曲张手术,使用了团队带头人李校堃院士研发的生长因子药物。经过精心治疗,创面愈合良好。强曲旺姆出院后,嘉黎县人民政府带着强曲旺姆长辈感恩嘱托,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学院。这是团队公益救助的首名患者。

自此团队成员每年都会奔向大江南北,把最新的技术成果送到山区海岛等需要的地方去。截至目前,“肤生工程千点千村计划”惠泽西藏嘉黎等5省56个贫困县3万余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是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标配。由于其压迫、不透气,使用时间过长,防护品会对皮肤造成损害,形成压疮。看到网上的照片,王晓杰心疼之余萌发了灵感,能不能利用生长因子减轻一线医护的疼痛?于是她和团队开发了生长因子凝胶,并组织合作企业向一线医护捐赠2万份。

同年,在李校堃院士的指导下,王晓杰还和同事们一起快速攻克新冠病蛋白表达技术难题,通过与上海良润公司合作,成功开发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团队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武汉市肺科医院等10余家机构开展500例临床研究,试剂盒阳性检出率高于96.4%。试剂盒获得CE、FDA、英国、意大利、日本等10国注册证书,产品在中国基因药谷落地转化。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同意由温医大牵头组建“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也是全国首个细胞生长因子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个消息令王晓杰和同事们更为振奋,“这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更是对这个专业发展的支持,有了这个更大的舞台,我们将研发更多新药、培养更多生物制药人才,造福百姓和社会,为健康中国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心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