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当前位置: 中文网站 > 媒体药苑 > 正文

新华网:解码温医大药学院丨搭建产学研用桥梁,高校科研成果加速向社会服务力转化


作者:刘佳慧      编辑:丁雪芳      时间:2024年08月10日

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埋头在实验室内研制FGF新药;肤生工程公益团队的医生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边吸氧边为创面伤患者进行手术;学生们与温郁金种植户一同深入田间地头,投身温郁金种植工作……这是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以下简称温医大药学院)近年来开展社会服务的三组镜头,见证了药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向社会实践转化。

这些不同主题的社会服务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不能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必须让研究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深耕生物医药领域 特色原创新药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位于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生命健康小镇的中国基因药谷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精密的实验设备前进行操作。在这里,多管线FGF创新药物将陆续进入中国基因药谷的研发生产线。

“糖尿病、高脂血症……如今,越来越多人受到糖脂疾病的困扰。究其原因,是源于身体的糖脂代谢紊乱。对此,我们展开了探索。”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医大校长李校堃说。

李校堃带领药学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从研究壁虎断尾再生出发,到破解人体表难愈合创面防治难题,近年来,李校堃带领团队深耕细胞生长因子领域,找到了重要影响因素之一——FGF,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如果把人体代谢调控比作锁,那么可以把生长因子FGF比作钥匙,这项研究就是解决钥匙如何开锁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的。”李校堃表示。

在前期开发3个国家一类新药的基础上,科研团队在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发现并阐明FGF家族与代谢疾病相关机制,并于《Nature》发文揭示FGF信号激活全新范式。如今,这些药物临床受益患者已超8000万人,一批新药研发已进入临床试验。

“目前我们共有13个品种的新药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实验中,分为原创性新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诊断试剂三个部分。”温医大学药学院四级教授、新药研发中心主任惠琦表示,这些新药将带来规模超百亿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目前温医大药学院已联合广东、上海、浙江等相关药企共同推动FGF新药产业化,十年来累计产值超100亿元,并孵化2家上市企业。

聚焦难愈创面修复 肤生工程足迹从温州走向非洲

7月10日,地处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嘉黎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中,肤生工程公益团队正在开展一台复杂的创面手术。“这是一位凝血动能差、左脚患有严重静脉曲张的病患。这次,我们团队要修复患者的腿部溃烂创面,并剥除患者已经坏死的血管。”主刀医生陶克介绍道。

2020年,温州医科大学发起成立了肤生工程公益项目,旨在为深受创面问题困扰的弱势人群提供慈善救助服务,同时培养“造血型”的创面修复人才。

同年,温州医科大学肤生工程创面修复救助基地、生长因子与复杂创面高原临床基地等八大基地落户西藏嘉黎县,为当地难愈合创面伤患者进行检查与手术。

肤生工程公益团队开展医疗公益行。

近年来,肤生工程团队形成“示范病区-慈善病房-爱心医院-千村千点救助站”四位一体的创面修复救助框架,先后在藏、青、陕等5个省(自治区)建立60个创面修复救助点,与40家志愿者义工组织合作建立公益救助网络,开展公益活动165次、手术及住院治疗160余次,累计捐款捐物650万元,总公益行程超15.3万公里,受益者达5万余人。

不仅如此,肤生工程团队还走出国门走进非洲,援助中非友谊医院。截至目前,肤生工程团队已与非洲医院开展远程会诊6场、制作创面治疗非洲适宜技术教材6册,联合开发创面治疗草药膏1种,捐赠中非命运共同体药箱等各类医疗物资4批共计100余万元、培养非洲进修生10人,创面修复班留学生4人。

科研与实践并重 “暖心力”赋能基层“新力量”

梅雨季后正值温郁金生长的关键期温医大药学院“智药兴乡”暑期实践队的大学生们正与瑞安市陶山镇沙洲村的温郁金种植户一同深入田间地头,投身温郁金的种植工作。

温郁金是主产于瑞安、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然而,温郁金在种植中易遇到根部腐烂、连作障碍、种性退化等问题,由温郁金制成的片姜黄、温莪术等中药材的价格波动也较大,影响了当地药农的种植积极性。

2021年以来,温医大药学院服务队深入瑞安市开展调研活动,与当地建立科技助农服务站,就温郁金规范化种植、质量控制、药物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温医大药学院服务队投身温郁金种植工作。

在温医大药学院团队的精准研究下,一项项解决作物种植痛点难点的方案被提出。在使用了该团队的技术后,温郁金优选植株比例从17.84%上升至94.46%,平均单株产量从1788.75克上升至2457.78克。

此外,温医大药学院还设计开发了集中药材GAP电子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能监管温郁金种植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给出种植建议,还能对中药材及初加工产品进行管理、销售,实现中药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追溯。

“高校科研不能在‘象牙塔’内闭门造车,必须勇于挑起担子,把技术成果转变为产业价值,让研究真正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李校堃说。

原文链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0f613ebcba0c167199f633f8d86d7811&timestamp=2278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