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锣打鼓震天响,我们四人齐上场,今天要讲啥事情,二十大......
二十大精神进乡村,中医药产业燃共富,药苑青年来宣讲,共富裕......”
伴随着激昂的锣、鼓、镲声,11月17日下午,在温州瑞安市陶山镇沙洲村的田埂旁,四位身着红色宣讲服的大学生,手拿锣、鼓、镲,用自编自演的“三句半”向当地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二十大精神以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田间传党音,宣讲入民心
“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度系统性的复杂工程,而究竟如何做?怎么做?实践证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促进两个融合。”来自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的团员青年王晴瑜化身“红细胞”宣讲员在田间零距离面对面将“党的声音”传递到沙洲村的村民中。
王晴瑜是一名来自药学院的“药苑红细胞”宣讲员,对于乡村振兴大学生来参与这一热潮趋向有着深刻的想法和推崇的理念,“我们希望更多新时代大学生加入其中,用热爱,专业和坚持在农村挥洒汗水,通过返乡创业,实现自身梦想,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二十大报告对健康做了详细的规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医疗布局、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让我们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更有信心,国家各方面的保障会更加健康,更加健全,更加舒心!”宣讲团成员蔡豫老师如是宣讲道。
温郁金情怀——留学生眼中的乡村振兴
Akmal,是塔吉克斯坦的一位留学生,也是这次田间宣讲员中的一员,他去过很多地方,但真正与他结下不解之缘的,是浙江一种中药——温郁金。
“乡村振兴——我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但是却是在聆听了二十大报告后第一次有如此强烈的共鸣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来,当我加入了李校堃院士/姜程曦教授科研团队从2004年便开始指导的温郁金规范化生产应用性研究的工作后,我发现我们留学生也是中国乡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员。如果中国的丝绸之路还能续写,我真心希望以后能在我的故乡,看到来自中国的温郁金之花盛放!”Akmal深有触动地给和学生们宣讲道。
“被动式”听讲变为“互动性”交流
作为温郁金的先行者、实践者、见证者,药学院姜程曦教授用自己的语言把温郁金的发展历史娓娓道来。一项振兴乡村的科创孵化、技术发展注定充满坎坷险阻,从2004年开始,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姜程曦教授科研团队便致力于对温郁金规范化生产应用性研究的工作,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最终让温郁金的花朵愈开愈灿烂。
“温郁金为姜科药用植物,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炮制方法可制成温莪术、片姜黄、温郁金 三味药材,“一物三药”,至今已有1000多年应用历史......”姜程曦教授用平实而接地气的语言为在场村民和学生介绍了温郁金的简介和发展史,村民和学生们认真聆听后,对乡村振兴发展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听了宣讲之后很受鼓舞,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对继续发展农业的信心更强了,相信我们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群众林阿伯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是我们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我们对于大学教授和大学学生的到来非常欢迎,二十大宣讲不仅是给群众上上课,充充电,我们很欢迎这样将工作干到群众心里去的宣讲。”沙洲村纪委书记蔡朋羽说道。
“我现在是药学院大一的学生,一年之后我们也面临专业分流的,很希望可以加入中药学专业,继续研究中药学。致力于乡村振兴,致力于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为老百姓的共同富裕而努力!”22级药学6班梁人丰感叹道。
“我们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形式更灵活,时间更机动,内容更接地气,用喜闻悦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希望温医大青年的风采能在更多的平台进行展示,能把党的“绿荫”播撒给身边更多的人”。温州医科大学团委副书记叶圣如是说。
为加强校地合作,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共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建波、沙洲村村支书丁锡宽共同为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思政教育研学基地”揭牌。
自二十大召开以来,药学院创新宣讲方法,开展各类主题团日活动,在用足用活红色资源的同时,统筹兼顾“线下”“云端”,20多名“药苑红细胞”宣讲员分别在校园、社区、农村、田间等地,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在学院“药苑微舞台”公众号开设“药你Study•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专栏,充分利用微视频等线上载体,线上线下结合,让党的二十大声音“飞入”千家万户,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