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当前位置: 中文网站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温州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文:AI 赋能药物研发,开启生长因子类药物研究新时代


作者:吴迪 审核:刘健      编辑:郑晴怡      时间:2025年02月14日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团队、张康团队与四川大学杨胜勇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综述文章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Drug Development》。该成果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药物研发全流程中的应用进展,深入剖析了 AI技术在疾病靶点识别、药物设计、临床试验优化以及上市后监测等关键环节中的潜力与挑战,为未来 AI 技术驱动的药物研发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AI 深度融入大分子药物研发,开拓生长因子研究新版图

文章指出,AI 技术正深刻变革传统药物研发模式。借助对患者基因数据、生物标志物及疾病特征的深度分析,AI 能够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大幅提高研发成功率,加速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进程。

李校堃院士团队敏锐把握这一前沿趋势,在 AI 技术与药物研发交叉领域积极布局,尤其是在 AI 技术助力的 FGF 多组学数据库构建、生长因子类药物体内调控网络解析、组织器官(特别是脑内)表达时空调控、创新药物靶点挖掘以及生长因子相关短肽和小分子药物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例如团队从 FGFs 家族分子的进化规律入手,运用组合位点饱和突变(CSSM)和迭代饱和突变(ISM)策略,构建了FGFs 突变体文库,并借助 AI 技术精准预测突变体三维结构,优化建立了优化版突变文库。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团队从靶点出发,全新设计了 FGF 相关蛋白质及其衍生短肽,并通过快速筛选化合物库,设计出具有特定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进一步丰富了 FGF 相关药物类型。此外,通过 AI 技术对生长因子体内网络调控的深入分析,团队揭示了生长因子规律、靶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探索了新的发病机制,为生长因子类药物研发筑牢了理论与技术根基。

三十余载专注生长因子研究,AI 加持引领大分子药物研发潮流

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团队在细胞生长因子再生与系统调控研究领域深耕三十余载,是我国生长因子领域的先驱之一。团队在细胞生长因子与疾病研究方面成果斐然,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成功研制并投产 FGFs 细胞生长因子的国家,为烧伤创伤、慢性创面及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救治提供了关键治疗手段,也为国防战备贡献了重要力量。团队已在 Nature、Cell Metabolism、Molecular Cell、Circulation 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 200 余篇。

随着 AI 技术的引入,李校堃团队在大分子药物研究领域的引领作用愈发凸显。通过 AI 与生长因子研究的深度融合,团队加速揭示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推动短肽和小分子药物的设计与开发。未来,团队有望在此基础上诞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新药,为我国药物研发领域注入更多原创力量。

未来展望:AI 驱动药物研发创新,惠及全球患者

文章中提到:“AI 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药物研发效率,为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我们期望通过 AI 技术的持续创新,推动药物研发的智能化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创造更大价值。”

此次《Nature Medicine》综述文章的发表,充分彰显了温州医科大学团队在 AI 与药物研发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实力。未来,团队将持续以 AI 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新药研发的科学突破,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