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第七届浙江慈善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校长李校堃院士发起的“肤生工程”荣获“浙江慈善奖”(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
“肤生工程”是由我院牵头发起的公益慈善项目,利用全国义工志愿者平台,建立救助网络,用院士团队的科技成果惠泽百姓,为全国各地深受创面问题困扰的弱势人群提供慈善救助服务,避免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在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努力打造集“医疗、教育、科技、慈善”于一体的新时代慈善公益品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去年以来,肤生工程联合温医大明眸皓齿、童心筑梦等工程医疗公益团队,开展“百年红 肤生行”健康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走进了山西省永和县红军东征纪念地、福建省福鼎市柏洋村、温州市永嘉县红星社区红十三军旧址、平阳县凤林村省一大会址等地,为1万多名的全国各地农村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和医疗救助服务。

“行走的肤生——国内难愈性创面患者帮扶领航者”项目获温州市志愿服务金奖、浙江省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2021年11月12日,作为2021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之一的肤生工程“一带一路”中非行启动仪式在温医大附一院举行。
早在2020年2月,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因为长期、反复使用护目镜、防护服、胶皮手套等而导致的颜面部压力性破溃、压疮、过敏性皮炎、汗疹等,出现了“天使印记”。李校堃院士利用他们长期在创面修复方向的研发积累,推出“肤生防护爱心包”,提高一线医护人员防护水平,预防穿戴医用防护装备导致的各种损伤,最大限度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保护战“疫”一线人员生命安全,促进损伤皮肤再生。

2020年8月,李校堃院士牵头开展西藏医疗公益行,给当地送上公益医疗大礼:温州医科大学肤生工程创面修复救助基地、生长因子与复杂创面高原临床基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基地等八大基地落户嘉黎并授牌,造福高原地区百姓,赠送了100多万元的物资和善款。
对于全国一些难愈合创面伤困难患者,肤生工程都出手相救,尤其文成、泰顺等珊溪库区,资助了不少患者。
今年8月12日~14日,李校堃院士带领温医大各附属医院,给富平县送上慈善医疗共富大礼:成立富平县四肢难愈性急、慢性创面协作中心,设立富平县创面修复救助站等。
两年以来,“肤生工程”培育了“千村千点救助站”“藏区公益行”“百年红 肤生行”等活动品牌,建立了辐射浙、闽、陕、藏的救助网络,开启了“一带一路”远程救助新模式。团队先后在青海玉树、西藏那曲、福建福鼎、陕西富平、衢州开化以及温州永嘉、文成等地建立了56个创面救助点,与40家志愿者义工组织合作建立公益救助网络,开展精准医疗走访360人次、主题公益活动162次、手术及住院治疗156人次,累计捐款捐物456万元,总公益行程超102000公里,受益者达3万余人。项目先后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浙江慈善奖”是当前我省慈善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第七届“浙江慈善奖”获奖者共计132个。其中,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个、慈善楷模奖10个、个人捐赠奖30个、机构捐赠奖30个、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30个、志愿服务奖20个、乡村振兴奖10个。